说课稿

时间:2023-10-24 19:19:36
【精选】说课稿范文集锦五篇

【精选】说课稿范文集锦五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我这次所讲的是湘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课《新疆好》,教案是本次“教学设计大赛”时现场备的课。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出发,我用“说新疆、听新疆、看新疆、唱新疆、歌舞赞新疆”的过程来设计本课内容。下面我对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做一具体的说明。

一、说教材。

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歌曲《库尔班大叔喜洋洋》。这是一首具有浓郁新疆风格特点的少儿歌曲,曲调活泼风趣,生动形象,表现了以库尔班大叔为代表的新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热爱,体现了他们豁达、乐观的精神面貌。全曲为2/4拍,七声羽调式,二段体组合。第一乐段连续的后十六分节奏,显得欢快活泼,表现出“库尔班大叔”愉快的心情和轻盈的步伐;第二乐段节奏舒展,旋律高亢,与第一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现代新疆人民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对家乡的无限深情。听赏《新疆是个好地方》,则是在初步了解新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新疆的认识和学习的兴趣。它是流传于新疆哈密地区的维吾尔族双人歌舞曲之一,舞曲短小精悍,情绪欢快活泼。歌颂了新疆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和物产丰富的家乡。

教学目标:一、学会用欢快、风趣的声音和喜悦的情绪,并能积极地参与歌舞表演活动;二、听赏《新疆是个好地方》,了解新疆风土人情,在愉快的歌声中,培养对新疆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能学会用欢快风趣的声音,喜悦的情绪演唱歌曲。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声音、情绪表现两个不同的乐段,并积极参与表演活动。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根据音乐新课标要求,音乐教学应以“审美”为核心,注重感受和体验,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设计了“说新疆、听新疆、想新疆、唱新疆、歌舞赞新疆”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新疆的热爱。以“库尔班大叔”为线索,引导学生在学习和表演、评价中,体验和探究,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二)说学法。全体学生在轻松的律动和新疆歌曲的回顾、听赏,及图片的观赏中感受新疆的美;在教师的提问指导下,反复聆听感受歌曲情绪、内容;结合音乐形象的模仿、想象,点拨学生反复体验、比较,在合作、表现中探究学习,在积极自主的评价中得到提高。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感受“新疆美”。

播放歌曲原声,全体学生律动进教室;歌舞演唱熟悉的新疆歌曲《娃哈哈》;听赏《新疆是个好地方》,了解新疆的特色;观看经典图片,激发对新疆的兴趣和学习愿望。

(2)反复聆听,体验模仿。

设计问题,引领学生反复聆听3遍,并以“库尔班大叔”的情绪、表情、动作为线索想象、模仿,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3)指导体验,比较探究。

在平时的训练和充分聆听基础上,听唱一遍;用“、、、”活泼欢快和“~~”优美抒情,点拨学生积极参与比较和体验探究,准确区分两个乐段,突破教学重难点;对学生遇到的难点,可根据难易由学生或老师示范、讲解,并结合“大叔”的形象来解决。(“铃声撒一路耶。。。”和下滑音)

(4)展示表演,及时评价。

结合新疆的舞蹈特点,用“大叔”的帽子激励全体想象创编;请有特点的上台表演,其他人观看并评价,找到优点和问题;教师用“戴帽”鼓励后,给予动作及表情的指导;完整地演唱歌曲,同时根据理解歌表演或选择不同的节奏型用打击乐分别为两个乐段伴奏,将本节课推向高潮。最后,在欢快的歌舞中,走出教室。

(5)课后引申。

出教室前,指导学生从音乐的特点和视角,搜集有关新疆的“多民族歌舞”资料,并实践模仿不同民族的“标志性”舞蹈动作,下节课开“新疆民族音乐会”。避免脱离音乐课的学科特点,变成语文或品德的文字、语言交流。

四、教后反思。

本节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想象新疆的美丽和热情,了解了新疆是个瓜果飘香、物产丰富、牛羊成群的好地方。注重面向全体的教师指导和观察、探究;一顶新疆帽,激励了同学们的求知欲,师生和谐、气氛融洽。但也留下了些遗憾:在处理两个乐段时,没有及时将“”活泼欢快和“~~”优美抒情板书出来;电脑出现了故障,没能展示出来;为了及时地开关录音机,在听赏时的示范动作是在讲台的右侧进行的。

总之,每次讲课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状况,不能尽如人意,但也总是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为今后的教学和成长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说课稿 篇2

1. 说教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20xx年版高一物理教材中第二章第六节的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机械运动中一种重要的运动,它既是对前一节所学的加速度的深化和加强,也为即将学习的自由落体运动奠定了知识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建立和应用,难点是对速度公式,位移公式的理解,尤其是加速度的正负值在这两个公式中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2. 说目标

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三个教学目标 :

⑴知识与技能上,指导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上,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提高他们制定科学探究计划的能力,还可以通过一些运动实力的讨论,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意识。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可以展示人类在月球上所进行的有关试验照片,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领略自然规律的普适性。

3. 说教法

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通过和学生共同处理实验数据教会他们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在学生深刻理解这两个公式以后,通过例题的讲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 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教学过程 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以学过的加速度概念为基础,在实验中总结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巧用提问,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最后让学生自由发言,举出生活中一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例子,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

5. 说程序

⑴复习旧课,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导入 ……此处隐藏3992个字……程教学安排在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部分,在学习完用字母表示数后紧接着认识简易方程及用方程解决问题。教材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首先通过天平演示,说明天平平衡的条件是左右两边所放物体质量相等。同时得出一只空杯正好100克。然后在杯中倒入水,并设水重x克,通过逐步尝试,得出杯子和水共重250克。从而由不等到相等,引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为提供更为丰富的感知材料,教材一方面由小精灵要求:你会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吗?另一方面通过三位小朋友在黑板上写方程的插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方程的多样性。

其次,“做一做” 给出了六个式子,让学生识别哪些是方程。

再次,“你知道吗?”的阅读资料,简要介绍了有关方程的一些史料。

而冀教版教材将《方程的意义》安排在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承接着学生在四年级学习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教材首先呈现了六幅不同的用天平表示物体质量关系的情境图(其中有两幅天平图两边物体的质量不同),提出了“观察天平图、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的要求。在学生观察、按要求写式子,以及对式子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认识等式和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

通过分析不同版本的教材,我觉得:在小学,只要求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所以只要学生知道什么是方程,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就可以了。不必在概念上过分纠缠,更不必补充方程与恒等式的区别等等,以免加重学生负担。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了解“等式”与“方程”的意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方程。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等式”与“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

二、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较长时期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开始学习列方程解决问题时,往往受到算术思路的干扰。因此,在《方程的意义》的教学中,要注意过渡和对比,克服干扰,对于学生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和特点,初步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具有重要意义。从这意义上说,以前学习用字母表示数,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流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五大教学环节:1、口算,2、情境,3、自学,4、展示,5、反馈。

1、口算(3分钟)

每生一张口算卡,12道小数加减乘除口算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采用定量计时,对组交换口算本,一人报答案,互相评判。组长统计全对的,错的同学当堂订正。给全对的组加5分。坚持口算天天练,堂堂清。

2、情境(3分钟)

出示天平实物,师生交流有关天平的知识,情境创设力求有趣、简洁、为本课教学服务。

3、自学(12分钟)

自学环节分两步:

(1)独学:

出示教材中6幅天平示意图,仔细观察,独立思考:

○1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

○2这些式子可以怎样分类。

师深入各组巡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尤其是关注学困生的点拨。

(2)对学、群学:

把在独学中遇到的问题和你的对子或小组同学共同探讨一下,组内成员互学,组长汇总形成共识,师深入小组,培养学生倾听、充分表达自己意思及补充质疑的能力,并确定每个组的展示重点。师及时对各组表现给予适当评价。

4、展示(12分钟)环节分为三步进行:

(1)小组展示所写的式子。并交流想法。小组全对的加分。

(2)交流这些式子如何分类。师分类板书:

预设1:

平衡——相等

20+30=50

30+x=80

x+20=70

2x=100

不平衡——不相等

X>30

40<x+10

揭示等式的意义:等号连接的式子表示天平左右两边 ;大于号、小于号连接的式子表示天平左右两边 。进而揭示等式的意义。

预设2:

30+x=80

x+20=70

2x=100

等式中含有未知数的式子

20+30=50

没有未知数的式子

揭示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学生读书进一步了解等式、方程的意义。用自己的话举例说说什么样的式子是方程,重点强调方程的两个因素:○1等式,○2含有未知数。

(3)讨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师提出:“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也一定是方程。”这句话对吗?的要求,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并试着用自己的方式表示等式与方程的关系。通过讨论交流,最后得出:等式包含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展示中能充分表达,提出有价值的质疑的小组进行加分。

5、反馈(10分钟)

在反馈环节我安排了不同层次的练习。

(1)出示试一试,判断是否是方程,并说明判断理由。

(2)根据方程的意义让学生自己试着写两个方程。

(3)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观察三幅图,说一说图中的信息,试着列出一个方程。

第2题:让学生先读懂题,再试着列出方程。

第3题:通过判断题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

第4题:把文字叙述的数量关系用方程表示出来。学生独立完成。

(4)将人教版中的“你知道吗?”作为本课的结尾,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渗透数学文化。

教学反思:

《方程的意义》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是今后学习更深一层知识,解决更多实际问题的知识支柱,因此在教学时应重视概念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与概念形成的自然性。因此,本节课我注重了:

实践操作,建立方程模型

1、用天平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有助学生理解式子的意思。

等式是一个数学概念。如果离开现实背景出现都是已知数组成的等式,虽然可以通过计算体会相等,但枯躁乏味,学生不会感兴趣。如果离开现实情境出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学生很难体会等式的具体含义。天平是计量物体质量的工具,但它也可以通过平衡或者不平衡判断出两个物体的质量是否相等,天平图创设情境,利用鲜明的直观形象写出表示相等的式子和表示不相等的式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式子的意思。

2、在“看”“说”和“写”中体会式子

当方程的意义建立后,我让学生观察一组式子判断它们是不是方程,通过判断说明这些式子为什么是“方程”,为什么“不是方程”,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再让学生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展示自己写的方程。

通过反馈练习,学生对于等式、方程的意义理解得还是比较好的。

《【精选】说课稿范文集锦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