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故事教育心得

时间:2024-01-01 00:35:06
教学故事教育心得

教学故事教育心得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故事教育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故事教育心得1

小宝贝们刚入园时,面对新的环境,会感觉很不适应,总是有些哭闹,没有安全感。比如,我们班的萱萱宝贝刚来园时,总是哭着要奶奶,要老师哄着她,抱着她。经过一段时间,萱萱感觉到了老师对她的关怀和在幼儿园的快乐,现在每天都开开心心地来幼儿园,一进教室就会甜甜地说老师早上好,和奶奶说再见,特别有礼貌。刚开始别的小朋友拉一下她的手,摸一下她的脸蛋,她就会哭,说小朋友打了她,当告诉她是因为别的小朋友想和她玩,如果你总是这样,小朋友们都不敢和你玩了,慢慢地萱萱不再这样了,而是手牵手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现在她的好朋友可多了。在进行室外活动时,难免有点磕磕碰碰,萱萱也变的勇敢了,一次在玩过小桥时,萱萱没有站稳,不小心摔在地上,她马上就爬起来了,把手举得高高的说老师我没事,真像是一名运动小健将。我们班的心怡宝贝,刚开始不怎么敢和老师同学们说话,要尿尿了也不敢说,有几次尿到身上好在及时发现,这时千万不要去责怪她,因为宝贝胆子本来就小,一味地责怪她,她会更加不敢和老师亲近,不敢说话。告诉她憋尿不好,尿尿可以把身体里面的脏东西排出来,尿裤子不仅自己不舒服而且容易感冒,经过几次悉心的教导后,胆小的心怡变得活泼开朗了很多,不再尿裤子了。当她衣服裤子穿不上的'时候,不再哭了,因为老师和她说了哭解决不了问题,要用嘴巴说出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老师和同学才能帮助你,渐渐地不仅和我有了更多地沟通,而且现在学会自己动手穿衣服裤子。看到孩子们入园来一点一滴的变化,心里特别的高兴。

对于孩子们在园里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要注重表扬,一方面要规限孩子的不良习性,一方面更要关注孩子听话、不任性的行为,对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积极的表扬、夸奖。这样孩子就会懂得什么是赞成和允许的,什么是反对和制止的。在表扬小宝贝们的时候应更具体些,不要只是泛泛地说:“做得好。”而应该说:“今天的衣服很整洁、干净,非常好。”这样,孩子就会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您会表扬他,以及原因是什么。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需要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更需要老师无限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教学故事教育心得2

前段 时间,我班的主题活动是《车子叭叭叭》。为了很好地开展此活动,我们便发动幼儿将家里的自行车、滑板车、扭扭车等车子带到幼儿园,让孩子在玩车的过程中获得愉悦与知识,初步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在家长的支持下,好多孩子都带来了不同的车子。可是,在开展这个活动的初期,我发现了我班的孩子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有车的孩子只顾玩自己的车子,或者是有车的孩子之间相互换着玩,而没车的孩子只能在旁边眼巴巴地看。而在放学的时候,有的孩子嚷着要把车子带回去。更有趣的是有一次中班的孩子来借了车子,当两个车子主人看见后,竟然哇哇大哭。孩子的种种表现引起了我的深思,该用什么方法来教育这些小不点儿呢?

周一下午有一节课题谈话课,我决定利用这一节课对孩子进行教育。我知道孩子们特别喜欢听故事,于是,我便把孩子的表现编成一个故事,再让孩子在听完故事后围绕这样的问题讨论:如果别人有了好玩的玩具,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你把车子带来了,应该什么时候带回去?别的班级的小朋友来借,你愿意吗?为什么?(刚好那天大班的.一个小朋友带来了小兔子,我利用课间和孩子们一起借来观看了。)虽然孩子还很小,但他们也有一定的是非观念。通过听故事和讨论,他们终于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有了好玩的玩具要共同分享。在家听家长的话,在园听老师的话……

此次谈话以后,我发现很多孩子变了,他们在玩车时不仅愿意借来借去,还能共同合作;放学时再没有孩子闹着要把自己的车子带回家;后来又有大班的孩子来借车进行活动,孩子们也能坦然处之。孩子们变了,我也尝到了故事教育的甜头。从此,孩子的小错误、孩子的点滴进步我都会将这些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来教育和鼓励孩子,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教学故事教育心得3

参加工作十多年来,我一直教语文,并担任班主任工作。与学生接触的多了,慢慢的明白了教师爱心的重要性。教师的爱心能使少年君子更健康成长,能使有缺陷和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倍增信心,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我认为爱护学生应该从一点一滴开始,应该从现实生活中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社会责任感开始,应该让学生从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学会健康快乐的生活开始。

我去年接的班,孩子们大多比较乖,但也有个别比较顽皮,性格古怪。一开始我不太了解,认为孩子就是孩子,有问题批评几句就行。可几次批评下来不但没有见效,反而更显出了其逆反心里。我认真反思了自己的行为,也对这几个学生的情况做了了解。才知道他们平时在家就孤僻,不愿与家人沟通。在班里朋友也少,所以或为了引人注意,他们开始调皮,在班内制造不稳定因素;或干脆我行我素,放纵自己。于是,他们成了班里公认的“学困生”。

美国学者伯纳斯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提升到一个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根据这一“经验+反思=成长”的规律,在对我班“学困生”教育引导的过程中,我反思了自己的班级管理,可以说是严有余而爱不足,呆板而欠活力;工作方法简单而欠科学,粗枝大叶而欠细致。在对他们的教育问题上,没有给予十分的重视,没有认真的研究工作的方式方法,与他们的沟通交流不够,甚至不自觉的对他们有不公平的看法。事实上,一个学生,内心总是渴望被关爱、重视,渴望成功的。后来,我对这些学生倾注了更多的关爱,切实深入实际,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困难和心理障碍,多一份宽容和鼓励,多与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沟通,帮助学生排除心理困惑、烦恼或自卑、自弃的思想,多想办法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正是这恰当的宽容与鼓励、关爱与帮助,让他们排除了敌意,感受到了班集体的温暖,把我当做了知心大姐姐。于是,他们开始爱学了,进步了......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时代在发展,我们应努力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积极反思与实践,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探索,与时俱进。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健康的发展。

教学故事教育心得4

当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候。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快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这故事我至今记忆犹新,现在想来仍不乏启示和借鉴意义。陶行知先生所遇到的这个“打人”场面,在我们这里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处理,因为我们有现存的“规范”、“守则”和成套的“校规校纪”。但是作为一位教育家,陶先生面对做了错事的学生,他不是粗暴的呵斥,而是因势利导,使学生受到教育,进而产生内疚、自责、反省,这不是很可取吗?然而,在我们周围却常常看到这样的场面:一些教师一旦发现学生做错了事,不分青红皂白一罚了之,不是罚站就是罚写检查。他们根本不明白也不想明白学生在想什么,更谈不上对学生动之以情,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要知道,也许学生的一个良好愿望

就在你这简单的一罚中破灭,也许学生的一点创造火花就被你这粗暴的态度所熄灭,也许师生之间将失去平等交流与沟通的机会,也许??

从陶行知先生这个简短的故事也可以看到,一个真正的.教育家,他在一个最细微的教育行为中都在贯彻最高的准则,即“人的教育”;他懂得遵循有利的原则,即从培养人的终级目标来衡量行为的正确与否。如果对打人的男生仅仅想到要规范他一下或是处罚他一下,那就无从再谈什么行为的积极动机了。陶先生在这里注意到的,是一个学生“惜时守信”、“坚持正义”、“尊敬师长”和“知错认错”的优良品质,这比忘乎所以故意打人更值得予以评价。这,就是陶先生作为一位思想者的不同凡响之处。一个真正的教育家,就应当是这样一位思想者,不但要爱学生、理解学生,更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教学故事教育心得5

我从事高中生物教学已有20年了,作为一名名副其实的老教师,教学模式也固化了。我的课堂我做主,三尺讲台就是讲。根深蒂固的思想,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让我和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我把原因归结到我的年龄上:年纪大了招人烦了。但通过这三年的新课程培训后我又找到了方向和自信。

新教材的编辑是按知识的发现过程编写的,我开始总是很抵触。在讲基因分离定律时,我总是按我的老思路讲授。先告诉学生结论,再用这个结论解题,反复强化,机械记忆。每年都把学生弄得很痛苦。这个循环我尝试用新理念来讲课。先和学生们一起经历孟德尔老先生的实验过程和他曾经的疑惑,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我的学生们竟然能很快的提出问题,而且有很多的问题。我吃惊和感到欣喜。有问题能不能解决呢?学生们开始大胆猜想,再结合教材把遗传因子的概念引出,按从简单到复杂,从少到多的顺序才想出豌豆的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有大胆的学生主动到黑板画出遗传图解加以解释,得出正确结论。我这节课说得很少,学生学得缺很轻松。没有了以前学生的.那种抵触和畏难情绪。这是我真正意识到了新教材安排的合理和科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科学的方法,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所以作为老教师更要更新观念,改变教学理念,不断的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自己跟上时代和学生的步伐,做一个终身学习的科研型教师,才不会被社会淘汰,不会被学生厌烦。

《教学故事教育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