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时间:2023-11-02 04:53:06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的延续与深化。很多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均可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而得以简化,如: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成员去建设工地参加实践活动,男同学戴白色安全帽,女同学戴红色安全帽,在每个男同学看来,红白安全帽一样多,而在女同学看来,白色安全帽是红色安全帽的2倍,问男女同学各是多少名?——这个问题若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有两种解法:(1)可设男同学x名,则女同学(x—1)名,根据“男同学人数=2(女同学人数—1)”这个等量关系可列方程:x=2×[(x—1)—1];(2)设女同学y名,则男同学2(y—1)名,根据“男同学人数—1=女同学人数”这个等量关系可列方程:2(y—1)—1=y。如此解决问题比较“绕”,数学的特点是“趋简”、“趋明了”,于是促生了“寻找另外的简捷的办法”的欲望。

由于本题有两个等量关系:男同学人数=2(女同学人数—1)、男同学人数—1=女同学人数;两个未知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如果设男生x人,女生y人,可以得到两个方程:(1)x—1=y,(2)x=2(y—1),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须寻找满足两个方程的x、y值,于是就延伸到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问题。

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这个问题,一旦提及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学生自然会隐隐约约地想到它们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于是引导学生观察、联系、联想,可以“化归”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这个问题:

从而实现问题的解决。

课程结束后,还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升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与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学生们经过思考争辩,最终达成如下意见即可视为完成教学任务:(1)列一元一次方程时,需要将其中的一个量用含有另一个量的式子表示出来,也就是说,寻找相等关系容易,列方程要相对困难一些。(2)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只要找出相等关系(2个)设未知数(2个),就可以较容易地列出方程组,所以列方程(组)相对简单,而解方程组要难一些,顺着这种感觉,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如何便捷地解方程组就成为当务之急了。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了解平移的概念,会进 行点的平移,理解平移的性质,能解决简单的平移问题

重点:

平移的概念和作图方法。

难点:

平移的作图。

一、预习导学

预习课本P27—P29,并完成以下练习

1、观察上面图形,我们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局部和其他部分重复,如果给你一个局部,你能复制他们吗?

2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如图的雪人?

2、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___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改变的是图形的_____。平移不改变图形的____和____。

3、图形的平移是由_____和_____决定的。

4、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_______,对应角____,对应点所连的线段____。

5、如图1,△ABC平移到△DEF,图中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_____,相等的角有____________,平行的线段有______________。

6、把一个△ABC沿东南方向平移3cm,则AB边上的中点P沿___方向平移了 __cm。

7、如图,△ABC是由四个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拼成的,则可以看成是△ADF平移得到的小三角形是___________。

8、如图,△DEF是由△ABC先向右平移__格,再向___平移___格而得到的。

11、如图,有一条小船,若把小船平移,使点A平移到点B,请你在图中画出平移后的小船。

12、如图,平移三角形ABC,使点A运动到A`,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

二、课堂学习研讨

(一)平移的概念

1、一个图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2、下列各组图形中,可以经过平移变换由一个图形得到另一个图形的是( )

3、如图,O是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下列图形中可由△OBC平移得到的是( )

A △OCD B △OAB

C △OAF D △OEF

(二)平移的性质

1、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_____、______完全相同,新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是由____________ _______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______且________或__________,对应角_______。

2、如图,将梯形ABCD的腰AB沿AD平移,平移长度等于AD的长,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B∥DE且AB=DE B ∠DEC=∠B

C AD∥EC且AD=EC D BC=AD+EC

3、△ABC沿B C的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1)若∠B=260,∠F=740,则∠1=_______,∠2=______,∠A=_______,∠D=______

(2)若AB=4c m,AC=5cm,BC=4。5 cm,EC=3。5cm,则平移的距离等于________,DF=_______,CF=_________。

( 三)平移作图

1、△ABC在网格中如图所示,请根据下列提示作图

(1)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

(2) 再向右移3个单位长度。

2、已知三角形ABC、点D,D为A的对应点。过点D作三角形ABC平移后的 图形。

三、随堂小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个图形是由左图平移得到的( )

2、如图所示,△FDE经过怎样的平 移可得到△ABC。( )

A、沿射线EC的方向移动DB长;

B、B沿射线EC的方向移动CD长

C、沿射线BD的方向移动BD长;

D、D。沿射线BD的方向移动DC长

3、下列四组图形中,有一组中的两个图形经过平移其中一个能得到另一个,这组图形是( )

4、如图所示,△DEF经过平移可以得到△ABC,那么∠C

的对应角和ED的对应边分别是( )

A、∠F,AC B。∠BOD, ……此处隐藏7035个字……新问题。

教学重点:

①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②对实数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对无理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无理数:

利用计算器把下列有理数3,,34795,,写成小数的形式,它们有什么特征? 58119

发现上面的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即:33.0,34791,50.5 0.6,5.875,0.858119

归纳:任何一个有理数(整数或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

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有很多数的平方根或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把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比如,5,等都是无理数。3.14159265也是无理数。

二、实数及其分类:

1、实数的概念: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实数的分类:

按照定义分类如下:

整数小数)有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实数分数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

按照正负分类如下:

正有理数正实数负无理数实数零

负有理数负实数负无理数

3、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我们知道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物理是合乎是否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吗?

活动1: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其周长为π,把这个圆放在数轴上,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到达另一个点,这个点的坐标就是π,由此我们把无理数π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了出来。

活动2:在数轴上,以一个单位长度为边长画一个正方形,则其对角线的长度就是2以原点为圆心,正方形的对角线为半径画弧,与正半轴的交点就表示2,与负半轴的交点就是

可以把每一个无理数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数轴上有些点表示无理数。

归纳: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即没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

②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右边的点所表示的实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大。

三、应用:

例1、下列实数中,无理数有哪些? 2。事实上通过这种做法,我们

2,2,3.14,,0,10.12112111211112,π,(4)2。 3,0.717

解:无理数有:2,5,π

2注:①带根号的数不一定是无理数,比如(4),它其实是有理数4;

②无限小数不一定是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一定是无理数。

比如10.12112111211112。

例2、把无理数5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分析:类比2的表示方法,我们需要构造出长度为的线段,从而以它为半径画弧,与数轴正半轴的交点就表示5。

解:如图所示,OA2,AB1,

由勾股定理可知:OB5,以原点O与数轴的正半轴交于点C,则点C就表示5。

四、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⑴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⑵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⑶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⑷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所有的点都表示有理数;

⑸所有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所有的点都表示实数。

2、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集合里:

有理数集合无理数集合

22, 3.1415926,7,8,2,0.6,0,,,0.313113111。 73

3、比较下列各组实数的大小:(1)4,(2)π,3.1416 (3)32,

五、课堂小结

1、无理数、实数的意义及实数的分类. 2、实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

六、布置作业

P57习题6.3第1、2、3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

3.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

重点: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

探索如何用代入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消元过程。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某队为了争取较好的名次,想在全部20场比赛中得到38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

解:设这个队胜x场,根据题意得

解得

x=18

则 20-x=2

答:这个队胜18场,负2场。

新课:

在上述问题中,我们可以设出两个未知数,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胜的场数是x,负的场数是y,

x+y=20

2x+y=38

那么怎样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呢?上面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关系?可以发现,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第1个方程x+y=20说明y=20-x,将第2个方程

2x+y=38的y换为20-x,这个方程就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有两个未知数,如果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我们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就可以先解出一个未知数,然后再设法求另一未知数。这种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

归纳:

上面的解法,是由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一个方程,将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例1 把下列方程写成用含x的式子表示y的形式:

(1)2x-y=3 (2)3x+y-1=0

例2 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x-y=3 ①

3x-8y=14 ②

例3 根据市场调查,某种消毒液的大瓶装(500g)和小瓶装(250g)两种产品的销售数量比(按瓶计算)为2:5。某厂每天生产这种消毒液22。5吨,这些消毒液应该分装大、小瓶装两种产品各多少瓶?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1)从方程组中选取一个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把其中的某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

(2)把(1)中所得的方程代入另一个方程,消去一个未知数。

(3)解所得到的一元一次方程,求得一个未知数的值。

(4)把所求得的一个未知数的值代入(1)中求得的方程,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确定方程组的解。

作业:

教科书第98页第3题

第4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