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亮起来了》教学反思

时间:2023-10-24 19:21:55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反思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北京亮起来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反思1

一、选择并确定挖掘、拓展、积累与运用的词语。

《北京亮起来了》围绕“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这一句,描绘了首都北京那五光十色、辉煌明亮的夜景。课文语言优美,尤其是一些四字词语和几个比喻句,让课文增色不少,是引导学生品读、积累的好材料。根据具体的学情和课标对本学段学生的要求,我们预设了以下词语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金碧辉煌”、“从天而降”“焕然一新”、“犹如”、等词的意思。会用“犹如”换词、说话。

2、正确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把课文中的新词、关键词、语言训练的重点词作为训练点,或突破文本理解的重难点,或感悟首都夜景的美丽,或进行拓展,或进行词句训练,做到词语教学课课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

二、以读为本,读有目标,读有层次。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学习中我采取了大量的、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的活动。如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然后逐句分地点采用自己读,指名读,合作读,开火车读,男女赛读,齐读等形式,接下来添加去掉部分词语的小练习,找生填读。学生在读之前心中有明确的读的目标,这样的阅读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每一步都扎实有效。并且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接受情况,在每句开头加上“北京亮起来了”适时引背,使学生充分感受首都北京夜景的美丽。

三、充分感性,建立表象。

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幅与课文内容相配套的亮丽的画面,让学生在抽象的语言文本的基础上对课文有深刻的感性认识。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直观的画面,与文中一个个美好的词语相呼应,又有利于学生建立表象,形象的理解词语。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变枯燥为生动,这一点尤其突出表现在低年级的教学中,现代教育手段应用得当,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学生处于渴望尽快了解课文所描述的景物的心理状态,此时适时映出课文描述的画面,可以使学生正确地了解文章内容,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通过看画面,加以获得深刻而形象的印象,为理解词语提供了便利。

四、理解、运用词语,使之内化。

“生活即课堂”。低年级学生尽管年纪很小,但也有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教学时,可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感受来理解、运用词语。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焕然一新”是理解的重点,围绕这个教学重点安排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师:我们现在看到的商业街繁华、热闹,以前的王府井大街、西单大街可不是这样,你们想知道吗?

(出示图片,简单介绍,体会“焕然一新”。)

王府井大街和西单商业街具有悠久的历史。50年代,各种杂七杂八、叫不上来名目的小摊小贩,云集其中。现在经过改造和整治,已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购物、餐饮、娱乐、服务、办公为一体的整洁、文明、繁华的商业街。

在这段教学环节中,在初读感悟的基础上,采用新旧照片对比、情境接读等形式,让学生感悟“焕然一新”内涵,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拓展运用,让学生运用“焕然一新”在不同的情景中说话。

第三段有一句:“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请学生给“犹如”换词,学生运用找近义词的方法轻而易举的理解了“犹如”就是“好像”、“就像”的意思。

此外,配合图片,提出问题,“立交桥为什么像彩虹?”引导学生观察立交桥上那斑斓多彩的灯光,色彩不一,随着立交桥绵延到很远很远……这种形状,这种色彩,像极了天上的彩虹,弯弯的,多彩的。这时,如果向学生出示一系列美丽的灯光:明亮的照明灯、投射很美的草坪灯、变化多端的喷泉灯、异常亮丽的礼花灯……让学生展开自由的想象,运用“犹如”一词,夸夸自己看到的灯光,效果会更好!在看图想象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内化了“犹如”这一词,并且真切地感受到了北京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的灯光,感受到了夜晚的北京那独有的丰富多彩的美丽。

这里省去了枯燥的文本分析,依托文本,在理解、记忆、积累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举一反三,在进行发散、创造性思维训练、语言训练的同时,加深对词语的深层理解,使之不断内化。

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如果从低年级开始训练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词语的能力,抓重点词句的理解,适当地引导学生感悟、运用,这无疑会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

五、爱祖国,夸家乡。

感受北京的美丽和日新月异的变化,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在此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发展和变化)

师:北京的夜晚更加明亮,更加辉煌!(出示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等图片)

师:这些雄伟的建筑,让世界人民都为之瞩目,为之赞叹!

生:谈感受!

师总结:是啊!作为中国人,我们都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其实,我们家乡济宁的夜晚也非常明亮,夜晚的新世纪广场、五光十色的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把广场装点成了漂亮的小姑娘……我们爱首都北京,我们也爱家乡济宁!

老师相信,只要有每个人的细心地关注,有大家的共同努力,咱们济宁也一定会更加明亮!更加辉煌!

六、存在的问题

1、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自身的基本功还要不断的加强,语文教师要有深厚的语言文字的功底,才能在课堂上应对自如,让每堂语文课都能充分让学生感受中华语言的魅力所在。

2、要让孩子写的充分:

语文教学中每堂课都要安排写字练习,而且要让学生写的充分,写的从容。我这节课中由于前面的阅读的环节用了大量的时间,造成写字时,只剩了短短5分钟,所以学生写字写的很匆忙,写字的效果不高,为学生留下了书写的负担。为了克服这一点,我想,今后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把握好时控,为写字留下充分的时间,加大课堂的密度,提高40分钟的效果。

3、教师的评价语言上要更丰富、更具有激励性,才能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抓住课堂的兴奋点。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既有精神的熏陶又有精神的享受,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反思2

本课描写了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突现了北京夜晚的“明亮、辉煌”,围绕夜晚“北京就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来展开,全文处处可见精美的词句。

在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自主识字,多 ……此处隐藏21887个字……讨,她说:“为什么要出示第一自然段回答那个问题?你给了他们一个很有思考空间的问题,会有多种多样的答案,多好呀!可你出示了第一自然段的填空来回答,为什么不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感受呢?”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呀!的确!这个环节的设计说道底对谁最有利?当然是我!在出示第一自然的引导下,孩子们可以“准确”的说出我想要的“答案”,然后再从这个“准确的答案”入手,开始全篇课文的学习,这个过程正在“准确无误”的实施我的教案,是我在牵着学生们跟我走。如果不出示第一自然段,孩子们会怎样说呢?于是,当我课后再次把这个问题作为讨论题在全班出示时,得到的回答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有的说变成了不夜城;有的说变成了彩虹的世界;有的说变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世界等等,这样的结果让我重新对这个环节进行了设计:提出问题后,孩子们自读课文,回答问题时,“放手”让学自由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适时的“收手”引导学生再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书上是用了什么样的词句来说夜幕下的北京城?这样的设计让孩子们说出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在此基础上再学再读,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放手让孩子们学习;放手让孩子们想象;放手让孩子们回答问题,这是对孩子们最好的爱!

反思二:课堂上,信息技术的使用也要学会放手

这篇课文中出现了许多理解起来很困难的词语,如夜幕降临、绚丽多彩、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犹如等等,可是信息技术的使用却能够帮助我们,但是信息技术片不能取代文字的描述,适度的使用图片、适时的使用图片也就尤为重要了,信息技术如何在教学中适时适度的使用是我们应深入研究的问题。比如在这篇课文中理解“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这句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这句,想象一下金碧辉煌、光彩夺目什么样?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说的同时孩子们的好奇心也得到了更大的调动,然后再出示一张天安门夜景的图片帮助理解“金碧辉煌、光彩夺目”两个词,在孩子们看到图片的吃惊之余也感受到了天安门夜景的美丽,然后再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句子,这样一种“从先读文――信息技术的使用――再回到文中”的学习模式更有利于理解难于感知的问题。课堂上这种教学模式也得到了教研中心和校领导的肯定。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帮助理解课文的,而不是主要理解课文的手段。我们在备课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感觉这儿需要出图片,那儿也需要出图片,好像没有课件的支持我们的课很难进行下去,孩子们好像哪儿哪儿都不明白不理解,我们使用信息技术时也要学会放手,放手丢掉帮助不大的图片;放手舍弃重热闹轻意义的动画,适时适度的信息技术的使用有利于课堂教学。

虽然短暂的视导工作结束了,但留给我们的思考是绵长的,“放手”的问题确实值得我们好好的研究研究,因为放手的爱才能天长地久!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反思14

一、“机智”源于“积淀”

这是一节市级比赛课,并且是指前一天抽教学内容。我抽到的二年级下册的《北京亮起来了》。经过二次备课,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梳理。但和学生进行试教只有两次半节课。在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时,设计的意图是:自读——交流理解——创设情景,呈现画面——指导朗读,展现画面。第1、2两个环节顺利地进行下去了。在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了北京的长安街、天安门、广场四周:建筑物的光与影的画面。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了车水马龙,繁华的夜景。接下来的环节是用课件给学生呈现一组灯与光交融的夜景图。没有想到,课件竟然出现了问题,图片出不来了,怎么办?

我当时请学生把这样的美景带到课文中去读一读。最后在感情朗读的展示中没有出现高潮。为什么?其实,这个环节迂回了。既然没有了可视的画面,如果老师运用了可听的教师范读,用充满激情的朗读,把孩子们带入那个灯与光的世界,岂不更妙!声与画就能巧妙的融合。如果我机智灵活地把这个环节改为:“没有了美的画面,那老师来读读,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好像又听到了什么?”老师的激情朗颂,能充分把孩子们引入灯与光的世界,也为孩子们感情朗读作出了示范,奠定了基础。其实这个类似的教学片段在我的区级比赛课《燕子专列》中出现过,而且教学效果很好。我当时为什么没有“移花接木”呢?看来,课堂上的“机智”需要课堂内外充分的“积淀”。在课堂上,教师才会在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成”游仞有余,收放自如;才会有灵机一动的智慧,抓住学生稍纵即逝的火花,点燃精彩的课堂。这样才会“厚积”而“薄发”。

二、“美”要有发现的“眼睛”

这节课快要结束了,我要对本课进行一个整体回顾,提出了一个问题,“大家读了这一幅幅如此美丽的场景,你想说什么?”这是一个很开放的话题,学生可以结合文本去谈,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去谈。没想到课堂上孩子们的回答出乎了我的意料:孩子们不愿意呆在宜昌,一秒钟也不想呆在宜昌,而是“去”心似箭,要“飞”到北京。我想把孩子们引导“我为家乡自豪”的道路上,马上问:“宜昌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更没想到出现了“宜昌是首都,宜昌中国”这样贻笑大方的笑话。我只好自己引出来:“宜昌是中国水电名城!我们以此为荣!”难道是我们课件的如梦如幻,光影交错的图片“迷”住了孩子的眼,是栩栩如生的文本“乱”了孩子的心?又是我的接下来的问题:“宜昌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搅”了孩子的思维?

其实,我的办公桌上就有一句名言:“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贴近文本,利用文本进行引导,相信会有另一番效果:“同学们,其实咱们宜昌的夜晚也是十分美丽。夜晚的夷陵广场、五光十色的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把广场装点成了漂亮的小姑娘。我们爱家乡宜昌,我们爱首都北京,我们爱伟大的祖国。”如此一来,既从文本出发,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类似的美,用优美的语言去表现美的事物。教师有了发现美的眼睛,才会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的美。课文仅仅是例子,“教”与“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反思15

这节课快要结束了,我要对本课进行一个整体回顾,提出了一个问题,“大家读了这一幅幅如此美丽的场景,你想说什么?”这是一个很开放的话题,学生可以结合文本去谈,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去谈。没想到课堂上孩子们的回答出乎了我的意料:孩子们 “去”心似箭,要“飞”到北京。我想把孩子们引导“我为家乡自豪”的道路上,马上问:“福清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更没想到学生都回答有出来 。难道是我们课件的如梦如幻,光影交错的图片“迷”住了孩子的眼,是栩栩如生的文本“乱”了孩子的心?又是我的接下来的问题:“福清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搅”了孩子的思维?其实,我非常欣赏一句名言:“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贴近文本,利用文本进行引导,相信会有另一番效果:“同学们,其实咱们福清的夜景也是十分美丽。夜晚的江滨公园,五光十色的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把公园装点成了漂亮的小姑娘。我们爱家乡福清,我们爱首都北京,我们爱伟大的祖国。”如此一来,既从文本出发,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类似的美,用优美的语言去表现美的事物。教师有了发现美的眼睛,才会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的美。课文仅仅是例子,“教”与“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